鹦鹉自来鸟

北非也/著

2024-05-10

书籍简介

网络暗战悬疑小说,虚拟世界的罗生门。从艺者蒲宁,年少得志的画家,人生几经兜转,回归母校重操旧业,开启了他的艺术创作第二春。孰料,欢歌之下,危机悄然来袭,命...

首章试读

1802年,一个德国人去了一趟法国波尔多,在那呆了三个月,回来后疯了,余生30多年,把自己囚禁在内卡河畔的一座塔楼里,风雨孤灯,飘摇寂灭。

200年后,有个中国人也去了一趟波尔多,小呆了几天,回来后,没疯,却发现世界疯了,困守在珠江边的沙洲里,暗网昆虫,愈挣扎愈深陷,动弹不得。

那个德国人,叫荷尔德林,留下许多凄怆、悲悯诗篇的那一位,可怜的人,幸福的人,卑微的人,伟大的人。

1788年,18岁的荷尔德林考进家乡附近的图宾根大学神学院,老牌学府,牛人辈出,黑格尔、谢林就是他的舍友,三人还在院子里种过一棵自由树。少年荷尔德林,也算一表人才,丰神俊朗,高贵而敏感。毕业后,荷尔德林认识了另一个大牛,诗人席勒,两人结为至交,往来频密。

然后做了家教,当朝网络小说最爱的男主兼职。毫无意外,爱上了女主——女主人苏瑟特,银行家的妻子。毫无意外,被逐出门墙。然后在给他兄弟的信中,牢骚一通:我们生活的时代,不是诗人氛围。

这吐槽,耳熟。

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槽点相同。

譬如,布莱希特,他的后辈,同胞兼同行,就有一首诗:Schlechte Zeit fuer Lyrik,不良于抒情诗的时代——

我当然知道,只有幸福的人

才是可爱的人。他的嗓音

人们爱听。他的脸蛋是漂亮的。

可这家伙,够拧巴的:

我歌子中的每一个韵脚

都让我觉得装腔作势

可怜布氏命犯七煞,先后掉进两次世界大战的坑,终生愤青可以理解。可19世纪的俄罗斯,那是满天星闪瞎眼的时代,打开他们的文学史都会噼啪作响,躬逢其盛的文人该爽呆了吧?可年高德劭的托尔斯泰,表示一点都不爽:

“人是那么多,故虚荣也是那么多。虚荣!墓门前都是虚荣!这是我们世纪的特殊病,为何荷马与莎士比亚时代谈着爱、光荣与痛苦,我们这世纪只是虚荣和时尚呢?”

那边厢,早他三百年的莎翁却不领情,借哈姆莱特之口狂吐槽:

“这是一个颠...

首 页目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