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七绝山居四首今声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因此,面对当今经济改革大潮,如何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性问题。笔者认为,从以下四下方面进行改革,必定会促进基础教育的迅猛发展,使教育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一、改变旧的教育模式,变单纯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多种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原来同计划经济相协调的旧的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育与经济和科技脱节,尤其是基础教育长期受追求升学率和按分择优思想的影响,加上社会传统思想观念长期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中小学教育一直难以摆脱各种片面导向因素的制约。近几年来,升学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起来。沉重的课业负担,紧张的学习气氛,频繁的考试,几乎使中小学生变成了“书呆子”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束缚着青少年的个性发展。这种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与当前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多种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基础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打破陈旧的教育模式,经济工作也要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只有双向结合,相互协调,教育才能实现彻底转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站在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确立全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拓宽育人途径。改革基础教育,一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和教师的思想状况,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义务教育法,迅速转换教育新观念,提高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提高教育质量的思想意识。二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增加教育投入,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继续改善办法条件,依据纲要和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和要求,逐步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学校建设的宏伟目标,为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三要采取有力措施,减轻中小学的课业负担。这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把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益作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基本出路。大练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大胆探讨教学改革,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改实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要改革升学、考试制度,不只考核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应考核他们的基本技能,使考...